利刃之下,使命必达—— 军事国防领域进入 “无人机常态化时代”

所属栏目:行业新闻作者:本站编辑阅读次数:842更新日期:2021/1/4

 10月26日,阿塞拜疆军队使用“旗手”TB-2无人机突袭了纳卡地区“国防部长兼国防军司令”哈鲁秋尼扬的车队,摧毁了其乘坐的车辆。

      2020年1月,美军在“定点清除”苏莱曼尼的行动中,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控制一架MQ-9“死神”无人机执行任务,只以3枚火箭弹的代价,就命中苏莱曼尼并彻底摧毁了其车队,实现“外科手术”式精确打击。

      此外,在叙利亚战争、利比亚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也门“胡塞”武装同以沙特为首的联军战斗中,都大量出现无人机的身影。

传统的战场侦察、监视获取情报扩展,到边境海域巡逻、通信截听、电子干扰、中继通信、精确打击等领域。不难看出,作为新质作战力量,无人机正广泛运用于多种样式的战争行动。

      同时,正因为无人机作战具有人员零伤亡、机动性好、隐蔽性能突出、作战效能高等优势,使得其在现代战场的运用频次持续攀升,各国也因此愈加重视无人机的发展。又因其不受人为因素的制约,无须考虑飞行员的生理极限和生命危险,可以冒险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甚至深入敌后作战。操作人员甚至只需坐在办公室,一边喝着咖啡一边操纵无人机执行各种任务。

      智翔通飞以专利性的共轴反桨技术,比之传统多轴无人机,无论是从载重、抗风、续航、稳定等多个领域都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可在极度恶劣的天气与场景下,实现雷达低空补盲、精准导弹校准、长时间低空巡线等各种军事领域的延展与探索。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机与传统作战方式的探索与协同也变得更加紧密。“蜂群”自主作战等战法,也将更加成熟。今年9月3日,美军一架加挂了“敏捷秃鹰”人工智能吊舱的“死神”无人机进行了首次试飞实验,其可对无人机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快速匹配、识别和跟踪目标,并提供给指挥官进行射击决策。无人机常态化作战时代来临,这将会成为军事领域的又一大进步与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