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脚步不曾停歇-媒体自述版

所属栏目:媒体报道作者:本站编辑阅读次数:220更新日期:2023/7/15
   从19岁开始到不惑之间,自己在航空领域已经从业二十余年,2020年也是决定全身心投入航空教育事业的起步年,元旦之日,翻开二十余年媒体关于我的报道,当年的影像中仍然保留着稚嫩的面孔和至今不曾改变的初心,于是新年伊始从这些志书和媒体报道中节选出一些图片,汇总自己的成长历程告慰曾经奉献的青春,见证自己不曾停歇的脚步,新的一年将继续在航空教育的道路上留下努力付出的坚实脚印。          ——- 2020年元旦 刘宾 于沈阳
图片

第一篇:爱好者时期、 19岁

(执迷于F3C竞技器材及设计)


第二篇:中科院研究员、 25岁

(重点-无人机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第三篇:国防学院教授、27岁

(重点-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第四篇:无人机研发中心主任、30岁

(无人机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第五篇:无人机飞行员、34岁

              进入通航领域、37岁

(编写无人机教程、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第六篇:投身航空教育领域、42岁。

(从航空教育着手,兼容新款机型设计)




图片

不忘初衷 砥砺前行

向着梦想启航

【以下截图均来自媒体报道


第一篇:爱好者时期   19岁

骨子里的不安分:

       如果自己不说,很多人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原来是个法院干警,除了工作外,总喜欢琢磨点历史和搞点小收藏,所以电视台播出自己的第一部专题片竟然是《刘宾的鼻烟壶收藏》,在中国还没有C网之前,硬是用286单显电脑设计出了一套法院诉讼文书索引系统,1996年在法庭现场第一次用电脑打印出了庭审笔录,10年政府修志书的时候,也因此有幸被写进了区志人物志。

绝无PS,那时候我真就是长这样。



完全由兴趣出发:

       当然那时候还有疯玩航模的习惯,唯一能买到日本人的油动直升机,还存在很多毛病,于是自己改造、申请专利、开模生产、组建飞行俱乐部,找到刚刚在央视出道的朱哥做俱乐部的主席,加之互联网的兴起,同样的冷门的航模爱好自然会得到媒体和国内外朋友的关注。


        当南方周兆早老师等试图把航模玩具化的时候,而自己却坚持认为这东西有更大的用途,除了航拍、挂个条幅之类的小儿科外,于2000-2003年完成了从航模到工程应用的转化过程,2003年非典之年,在大连完成了国内第一次应用遥控直升机执行的带电跨域任务,避免了因施工带来的大面积停电,为此送变电公司送来了感谢信,中央新闻也上了,但因为没和法院请假私自外出,当时疫情引发的状态谁也压不住,自己还得到了一个法院象征性的通报批评。



       为了解决自己家飞行场地内有棵大柳树的生虫问题,2003年还设计出了搭载弥雾喷壶的植保飞机,顺便还设计了警用无人机和消防救援用无人机,遥控变焦,空投等项目也早已解决,自己的俱乐部也玩得热火潮天。




第二篇:中科院研究员   25岁



      如果没有中科院海归专家从美国回来,2003年三顾茅庐来法院邀请,也许自己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很多专利技术已经脱离航模,进入了无人机范畴,于是2004年自己受聘为中科院自主直升机平台项目研究员,因为有了官方科研背景,也不缺设计经费,那段时间用剪草机发动机设计出了国内第一款26cc汽油直升机,至今手指关节疼痛还是为24次南极科考队设计导航无人机的时候给冻的,直至帮助自动化所到2008年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幸还上了一次中科院所报的头版。


第三篇:国防学院教授   27岁

    2004年左右,因任务要求,自己进入国防学院工作,成为学科带头人,也是正式辞去法院工作的那年,因为之前没有正式法院干警不干,组织部手续办了大半年才完成,这是一个随着无数将军天南海北到处飞的时期,从导弹试射到野战军演......,参与了很多不能说的工作,只能从公开的一些图片中看到冰山一角。

    之后连续两年学校的招生简章上还有自己的照片,台湾的东森新闻,还把自己的某款设计作为大陆无人机代表报道过,至今出国,很多时候都会被边检单独叫小屋里提醒几句,无比尴尬。

    因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05年建设鸟巢时,应奥组委要求,设计了反恐用的空中转信无人机,并且装备了我国首批数字化指挥车,武装部的民兵博物馆还有当时工作照。


图片

第四篇:

天津大学无人机室副主任   30岁

图片 


     为了抛开疲惫的空中飞人生活,安心从事设计工作,于是离开国防学院负责天津大学的无人机研究室工作,自己深知无人机的问题那哪?任务载荷、抗风能力、留空时间是硬伤,必须需要一款过硬的机型来解决,尽管当时社会已经流行起包装项目融资的计俩,但自己丝毫没有兴趣,这段时间是安静且快乐的,同时也为后的共轴直升机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非航空类院校的代表,同专业航空院所竞争,我们依旧取得了国际无人机设计大赛上实用性比分第一名的骄人成绩。

终于可以自由的设计自己认为正确的飞机,同时也第一次走入《兵器知识》,CCTV的科技频道也拍摄了专题片数次播出。

      当然也可以在国内外的行业刊物上发表自己的理论和见解,幸运的走上了《航空制造与设计》杂志的封面,中航工业集团的官方宣传片中也第一次出现了自己和中国空军最大官的影像。如果您观察细心的话,每天央视科技频道随着叮叮当当的音乐声中,片头有个向着太阳飞的飞机,也是自己的设计。

 

      名声在外,设计也被中国工业博物馆收藏,飞机也越做越大,寻求政府支持又回到了没有专家可以鉴定的尴尬怪圈,因为中国申请项目只能说是接近国外哪些型号,而如果提出世界领先的概念,就会砸了中国逆向研发单位的饭碗,于是,非航空类院校就变成了民间单位,没有体制内的所谓航空专家敢做如此鉴定,学校支持的研发费用也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要考虑走入资本市场来买单。


进入通航领域、34岁


图片 


加入通飞集团:

       研究共轴直升机,自己已经变卖了45亩的飞行基地,抵押了房产,面对如此巨大的前期资金垫付,2014-2015近两年的谈判,自己终于败下针来,将某些关联技术出售给通飞集团,自己也进入通飞集团成为技术总工程师。


原来可以这样:

      来到深圳,通飞集团正在运营数十个亿的航空小镇项目时,原来一个发布会就可以让周边房价大涨,原来陪同国长到巴黎参加国际气候会议竟然如此的简单轻松,和大佬王石、牛根生聊天是非常正常的事。



    

       2015年-2018年,自己的所有无人机技术被通飞集团整体买断,按照与集团的同业竞争协议,三年内我不能再与其它单位和个人进行无人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合作,于是退隐江湖,收藏起了古董跑车,有个更自由的时间从事家乡历史的研究,整理下驿站的故事,编写无人机教程和课件,有空还去书店讲讲公开课,组团去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



      甚至在这几年,自己还开了一间无人机主题咖啡馆、每日骑马练刀,讲故事,心血来潮还画画漫画,写写小书,期间陆续出版了《无人机基础教程》《图说无人机》《一本书搞懂无人机》《辽宁历史故事连环画》等几本书,其中历史漫画入选到社区书屋项目、《一本书搞懂无人机》的销售还达到航空航天类畅销书籍第八名的成绩,《大疆无人机》出书的时候,还请咱给写了个序。


 

     2019年初,自己终于走出了同业竞止的限制,当年的学生们这些年也都成为了行业的领军人物,已经能给国家最大的官讲无人机了,顿感荣耀,一次在与中航工业副总师吴强老师聊天后,看到了无人机教育的重要性,这一年,与金鹿航空合作办了无人机博物馆,收购天硕航空公司,并编写了适合学生科普研学使用课件机课件,为了让学员练习是拜托笨重的模拟机,还设计了一款场景浸入式的飞行眼镜,咱市长也开心的玩了一把,同时与一德教育和践实拓展建设了一处科普研学场地,并与航空类院校合作,计划今年设立由自己主导的无人机专业,同时与航空院所合作,对目前市场上仍有提升空间的产品进行设计指导,力求在航空教育上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热。



从1996年到2020年,咱已经从当初的小鲜肉变成了现在的大叔,但从未后悔过。——-仅以此贴纪念曾经奋斗过的自己。



感谢多年来媒体对自己影像的忠实记录,2020年我将继续在航空设计的道路上走下去,迈向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


图片